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北京等多地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专家:核酸检测代价最小,是今后全社会放开的过渡手段

发布日期:2022-05-05 浏览次数:904 来源:环球网 作者: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 张卉 徐可越 褚大业】五一长假后,北京市将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自3日起,核酸检测对市民免费,除重点人群、进返京人员另有规定之外,5日起本市区域内人员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此,多位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动态清零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常态化核酸检测可有效避免大规模封控,也能确保经济发展和抗疫同行。同时,常态化核酸检测是一种过渡手段,通过核酸检测这种最小的代价过渡到今后全社会的全面放开。

       4月30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表示,5月5日起,北京市民将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北京市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快递等5类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4个风险场所人员,定点医院和隔离场所周边等3个风险区域人员共 20类重点人群,按照现有规定,分类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此外,在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人员,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本市区域内其他人员,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

4月29日,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对于北京常态化核酸检测新规的实施,一位匿名疾控专家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和上海疫情的流行株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很高,除了常态化做核酸,无法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为了避免酿成疫情破防和大规模封控,在动态清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可以做到对疫情更加精准地管控。”

       同日,一位匿名免疫学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北京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是控制此轮疫情的配套措施。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从北京此轮疫情暴发特性来看,当前疫情还处于流行初期,因此北京加强管控措施,是为了能尽快、尽早地发现被感染病例,从而有效防范疫情扩散。

       1日,长期关注新冠疫情的医生庄时利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两年的事实可以证明,常态化核酸检测对阻止疫情发展是有效的,以快制快,控制病毒传播。从早期检测数量少、成本高到现在检测数量大、成本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施是以最小代价的方式获得最大胜利,可以说“常态化核酸是一种过渡手段,是以最小代价的方式过渡到今后社会的全面放开”。

        除北京从5月5日开始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杭州市从4月28日起开展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根据要求,全市居民及其他在杭人员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未准时完成的在扫场所码时弹窗提醒或赋码,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4月初,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第5号通告中要求全市进出社区小区、城中村和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须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文中的疾控专家认为,深圳正是因采取常态化核酸检测才使本地疫情迅速回落。

       庄时利和认为,常态化核酸对于动态清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社会的全面放开不可能是从动态清零直接到放开,必须经过很多个不同的过渡阶段,而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其中一个。”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同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市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并将此作为使用公交等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体现出政府已做好经济发展和抗疫同行的准备,“积极应对疫情,客观上为一部分新经济带来机会,数字和医疗等抗疫措施带来的新经济能够带回0.2-0.3百分点的增量。”

       对于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会在全社会推广,上文中的免疫学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各地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是控制疫情的配套措施,比如北京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是由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可以判断出是北京市的地方政策,尚未看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政策信息。”

       对于社会全面放开,自由流动,这位免疫学专家表示,未来还是应该在疫苗和药物研发上下功夫,但这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庄时利和表示,要想实现社会的全面开放,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包括国内外病例大幅减退,疫苗的广泛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加强疫苗接种,以及相关药物的大量储备。“当前这几个条件都不符合,对国内而言,尤其需要大力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品牌战略合作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2121号